English

丰收之后话农业

1998-03-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吴雅丽 我有话说

农业,今年仍是九届政协委员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自然气候不利的情况下,我国连续三年夺得粮食生产大丰收。说到这点,委员们由衷地赞叹: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举世瞩目。委员们评价说,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实对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重了各级领导的责任,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了科技作用。这是三年连续丰收的重要因素。

那么,关于丰收之后的农业,委员们又带来了什么话题呢?

话题一:加快农业产业化

来自农业大省吉林省的伍章龙委员说,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化在各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但是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在农村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特别是粮食定购任务统得较死,价格没有完全放开,粮食主要产区背着沉重的包袱进入市场,一些地方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虽然形成了一条龙,但由于粮食经营未完全放开,整条龙缺乏活力。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一些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工作开展不起来,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推进农业产业化?伍章龙委员建议,要加快农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同时增加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特别是重点向大型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适当倾斜,国家要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话题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随着农业连年丰收,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农产品走出了长期短缺的困境,有些农产品甚至供过于求。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研究员徐一鸣委员说,面对这种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依靠科技提高农作物品质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科技兴农在今天已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事情了。

去年柑桔大丰收,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上,柑桔价格最低时,一公斤才两元多,而在产地,每公斤甚至只有几角钱。江西农科院副院长叶正襄委员分析这个事实时说,这并不是我们的柑桔就真的过剩了,造成柑桔滞销的原因有市场信息不灵通的原因,也有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高的原因,因此打不开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过去我们在农业发展中,有单纯强调产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现在有些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这正是我们进行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结构调整的好机会。

关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徐一鸣等委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快改革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特别是要注重乡镇一级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二是要形成科农工贸融汇一体的新机制,要积极引导科研、推广、生产和经营部门联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共同面向市场,并逐步创造条件,联合组建种子种苗公司、温室产业公司、农机产业公司、生物制品公司、先进农用生产资料制造公司等。三是加强农民的培训。科技最终能否转换成农业生产力,先进的科研成果最后能否物化成产品,最终还要取决农民的素质。现在有些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不开,主要是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低,对新技术应用积极性不高,怕担风险。因此,今后要下力量抓好农民培训,办好各级各类农民学校,广泛开展科普及技术下乡活动,使农民成为农业科技革命的生力军。

话题三: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

几位委员在接受采访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副主席陈舜礼对记者说,科技兴农的潜力太大了,科技人员的作用太大了,但目前农业科技队伍的状况与农业对科技的需求太不适应了。

科技的作用有多大?农业部1996年底曾做过调查计算,数据表明,当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在粮食增产的四项因素中,科技位居首位,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9%,比“八五”期间的平均34%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现了突破性跨跃。

农业部提供的另一组数据则表明,我国科技兴农的潜力还相当大,如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只有10%,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4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达到70%以上。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6倍,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60%以上,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的谷物数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几十倍。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水平。

陈舜礼委员说,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我们的农业科技队伍现状却十分令人不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院校生源不满,招不到优秀人才;二是即使招来了,毕了业,却流失到农口外,甚至流失到国外,农业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也不稳定。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局面,与我们现在农业科技人员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贡献与报酬不成比例有关。因此,要大声替农业科技人员呼吁,提高他们的待遇,对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更是要重奖。另外要在全社会造成投身农业科技光荣的风尚,大力表彰农业科技明星,大力弘扬他们的事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再次攀高离不开科技,重视农业科技人员,这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委员们如是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